2022-10-27
前言
区域主导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支配着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影响着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带动着关联产业的发展。选择什么样的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配置要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分析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出发,接着对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选择基准进行简要探讨,并尝试提出一些关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建议,最后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展望。
1
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
罗斯托对主导产业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根据罗斯托的阐述,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以此为基础,不少学者对区域主导产业进行了持续的探讨研究。例如黄新建等提出区域主导产业是指那些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在经济发展中起导向、骨干作用,通过它们的超前发展能带动和促进区域其它相关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的产业;马利彪提出区域主导产业是指一组不断带动区域内产业结构升级,并形成与其他区域分工差别的不断演进的产业群;彭林给出区域主导产业的定义为:在区域经济平稳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区域特定资源为基础,结合区域发展特色和产业发展特性,融入区域发展定位和远景规划中,同时,占有一定工业生产值,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能够与上下游产业关联紧密,并形成合力的生产体系,对配套产业、相关产业和整个区域的其他产业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
概括来看,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从区域属性来看,区域主导产业有较强的区域根植性;从产业的发展来看,区域主导产业具备较高的成长性;从产业的影响来看,区域主导产业具备较广泛的带动作用。
值得说明的是,主导产业与先导产业、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等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先导产业强调对其他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基础产业强调对其他产业的支撑,支柱产业概念强调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
2
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
在区域主导产业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的产业特质、区域主导产业在区域中的作用、区域主导产业的生命周期等角度,提出区域主导产业的以下特征:
区域主导产业具备较高成长水平。区域主导产业往往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同时区域主导产业也具备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区域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区域根植性。区域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够对区域资源优势进行合理高效的利用,其产生与发展依托于区域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文化环境、社会发展需求、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配套等区域要素。整体上,区域主导产业具备较强的本地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文化、社会等方面。
区域主导产业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区域主导产业往往代表着区域内的技术优势,对新技术有较好的吸纳能力,具备较快的技术进步速度,且能够通过新技术获得新生产函数,提升生产水平。
区域主导产业能够有效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区域主导产业与区域内的一些其它产业有着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区域主导产业在自身具备较高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辐射能力,能够通过广泛的扩散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区域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区域主导产业除了对一些其它产业存在带动作用外,还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区域主导产业拥有较好的增长水平,其增长速度往往高于区域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区域主导产业往往处于成长期。从产业生命周期来看,区域主导产业往往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具备较强的发展活力,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处于提升状态,对其他产业的辐射能力也处于加强阶段。
3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合理设计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是进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础。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学者们已进行一些探讨,例如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结合日本产业结构的特点,从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角度提出了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其一是从市场供给角度提出的生产率上升基准,其二是从市场需求角度提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基准。美国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提出了“产业关联度基准”,即选择对其它产业带动性较强的产业。结合前文中对区域主导产业内涵与特征的分析,本文尝试提出以下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市场前景基准。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区域主导产业需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具有较好的收入弹性,能够更好的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
生产效率基准。从市场供给的角度来看,区域主导产业应具有较高的、持续上升的经济效益,在技术进步、生产率上升以及附加值增长等方面应有较好的表现,能够有效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带动效应基准。主导产业应具备足够的产业影响力,区域主导产业应与区域内的一些其他产业有较强的关联性,联系越广泛越深刻,主导产业的发展越能带动其他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比较优势基准。区域主导产业应在区域中具备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区域其主导产业甚至应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足够的比较优势。
持续发展基准。区域主导产业的投入要素在较长时期内应具有持续性,应保障主导产业投入供给的持久性,进而为区域主导产业的持续性增长提供动力。
整体上这五个基准重点考虑了资源禀赋、产业影响、市场供需等三个维度,其中市场资源禀赋维度包括比较优势基准与持续发展基准,在这两个基准主要评价产业的发展基础;产业影响维度主要包括带动效应基准,该基准主要评价产业的关联效果;市场供需维度主要包括生产效率基准与市场前景基准,这两个基准主要评价产业在供给端与需求端的表现。
图1: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4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建议
选择主导产业对于区域的产业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上文对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特征与选择基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尝试针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注意到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工作因时而异的特性。完成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后,应对主导产业发展规模、成长状况等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评估当前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否合理。
第二,要意识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风险。若选择一些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由于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导致其不一定能更好地带动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发展,所以选择主导产业的时候不宜过度强调高科技水平在主导产业选择中的影响。
第三,要了解到区域内产业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能否持续保持对于产业是否能够成为主导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区域内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调查分析,是区域内主导产业选择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四,要避免时间维度上的局限性,应兼顾历史分析与产业未来潜力的判断。产业的选择既可能是当前已经具备一定发展水平的产业,也有可能是当前虽然发展程度不高,但在发展潜力上、成长空间上等方面有良好表现的产业。
第五,要避免空间维度上的局限性,应兼顾区域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分析。在进行主导产业选择时,需对区域自身及区域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例如内部分析可包括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方面。除了要进行当地的情况分析外,同时也要考虑到周边区域影响、产业区际分工与联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国家税收政策、外部市场需求结构及变化、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等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
5
未来展望
区域主导产业和细分领域的选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存在赛道如何研判、要素如何匹配、生态如何构建和企业如何集聚等关键难题。在数字化背景下,区域选择主导产业需要从经验决策转变为科学决策。产业大脑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不可少的新型基础设施,一个核心场景就是基于数据智能开展产业分析研判,立足区域现状禀赋、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双链安全,找到发展瓶颈、识别发展机会,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关于我们-
臻业诚产研院由广西工信厅担任业务主管,是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加盟院所,同时与国内外各大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互联互通,战略资源共享的智库联盟合作关系。“臻猪”产业振兴服务平台是臻业诚产研院成立的广西首个工业振兴科技振兴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平台依托臻业诚产研院的资深专业背景和资源整合优势,为广大企事业单位提供从顶层设计到基层首创,从前瞻规划到落地运作的精准化、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打造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成长全周期的服务体系,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服务内容-
『产业规划』
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布局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同时统筹各大资源要素,提供招商引智、园区运营管理、资源导入等配套服务,助力打造产业集聚“强磁场”。
『咨询孵化』
为企业提供政策宣贯、政策咨询、政策匹配、培育辅导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进行工信、科技、发改等方向的区市县各级各类产业政策补贴专项申报,打通产业惠企政策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引导企业走向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发展道路,锻造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知识产权等综合科技咨询』
帮助企业进行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项目等区市县各级各类科技政策补贴项目申报,并提供发明专利、知识产权贯标、商标注册、版权登记等一站式专利服务,帮助企业构建技术壁垒,进行科技攻关。
『科技成果转化及促投服务』
开展学术交流、科技论坛、行业沙龙等活动策划,打造科技交流、学术交流平台,与企业共享行业机遇资源,同时助力企业开展投融资对接,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财税筹划』
主要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制造业企业提供研发奖补、加计扣除等项目服务,让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减轻办税负担。
『能评、环评、安评、稳评』
为企业提供环评报告、能评报告、安全评估、社会稳定评估等专业服务,助力项目顺利启动推进。
『厂房设计』
专业厂房设计团队,根据产业和企业发展实际需求为您规划每一个细节,合理的布局规划使生产更高效。
-服务案例-
2024-11-01
2024-06-27
2024-06-22
两化融合推进处
2024-06-18
中国网
2024-06-17
中国网